『淺談飲食控制的重要性』
*今天的實驗心得文章可能會略長
*有閱讀恐慌症的可以略過
*不過對於增肌減脂有興趣的可以參考看看
/
圖片四張分別為我去年12月到今年3月
每個月做身體組成測量
最主要目的是測試各種飲食方式對我身體的影響
/
先列出四個月比較重要的數據:
2017.12 體重:67.6kg 骨骼肌:34.3kg 體脂率:11.5%
2018.01 體重:67.7kg 骨骼肌:34.4kg 體脂率:11.9%
2018.02 體重:69.9kg 骨骼肌:34.8kg 體脂率:13.2%
2018.03 體重:67.8kg 骨骼肌:35.3kg 體脂率:10.2%
/
再來跟各位說明一下我這四個月
究竟做了什麼事?
吃了些什麼東西?
/
*訓練方面
一週訓練2~5次,每次60~90分鐘
每次訓練以動作模式去做劃分
也就是分成『推、拉、蹲』
當然也會把核心跟平衡去融入這三個動作模式之中
且多以多關節甚至全身性的動作來做訓練
完全沒有做有氧運動
/
**飲食方面
『12月到1月』
我採用身體感受為主的飲食方式
食物內容完全不忌諱,想吃什麼就吃什麼
但就是餓了再吃,不餓就不吃
一天基本上只進食3次
可以發現這樣的方式對於我的身體
基本上體重、肌肉量跟體脂肪都有成長
只不過漲幅非常微小,進步十分緩慢
/
『1月到2月』是最精彩的一部分
有追蹤我instagram的人應該都有目共睹
一天5~7次進食是基本的
飲食內容包含各種高油脂、高醣類
珍奶、雞排、泡麵
一天熱量攝取大約3000~4000大卡
在完全沒有在限制飲食內容
也沒有限制熱量攝取的情況下
體重上升2.2公斤
骨骼肌增加0.4kg 而體脂肪增加了1.2kg左右
肌肉量增加效果還不錯
但體脂肪增加的速度有點嚇人
/
『2月到3月』是最不可思議的部分
這段時間裡我一樣沒有限制熱量攝取上限
我唯一控制的是三大營養素的比例
一天一樣是差不多5~7次進食
但是每次進食我盡量讓碳水跟蛋白質的比例保持3:1
脂肪攝取則沒刻意去控制
(因為我克制不住我自己)
但令人意外的是
這個月骨骼肌與上個月上升幅度一樣
體重減少了2.1kg
但是體脂肪居然減少了2.3kg
/
結論:
這三個月的運動跟飲食效果總結
體重增加0.2kg,骨骼肌增加1kg,體脂肪減少0.9kg
我這三個月同樣都沒有去做熱量的計算
唯一的變因就是營養素攝取比例的控制
可以發現運動量及生活方式不改變的情況下
控制營養素攝取的比例
可以大大避免增肌期身材走鐘的情況
/
而且相信大家都有發現這次實驗的所有主詞都是“我”
言下之意這樣的飲食方式跟運動搭配
應用在我身上是有這種效果的
但絕對不適用於所有人
畢竟每個人消化系統對於營養素的敏感度差異非常大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後記:
相信大家看完心中會有少許的疑惑
Q1一週只訓練2次也能夠增肌?
我只能說沒時間還是有沒時間的訓練方法
可以用循環式肌力訓練、間歇訓練、超級組等等
把時間利用效率最大化
/
Q2 每天攝取3000~4000大卡怎麼可能才增加2公斤體重?
這方面其實我也很疑惑
猜測是我天生吸收效率很差吧
畢竟我在接觸重量訓練之前都是過瘦的
/
Q3 Vic是不是都不練腿的?腿部肌肉量都沒有在增加
我是有在練腿的...
只是必須承認訓練頻率沒有上肢這麼的高
但是深蹲的重量從去年6月只能半蹲85kg
到現在可以全蹲120kg
力量的成長是inbody沒辦法測量到的
/
會做這樣的飲食控制是因為上個月去參加了
由IPTA主辦的基礎運動營養課程
講師是強大的健美國手 林添進 Ryan Lin 的運動生活
給了我很多飲食上面的建議
就想說來實驗看看,想不到效果群拔呢
/
而如果想要有這樣增肌減脂的效果
運動方面可以請教專業的健身教練
飲食方面可以請教專業的營養師
相輔相成可以讓你在最短的時間達到你要的效果
/
不過話說回來...
體驗過增肌也體驗過減脂了
接下來該是認真回歸街頭健身了吧?
#muscle #strength #diet #增肌不一定要增重 #經驗分享